第(2/3)页 “等等,这是林如海的女儿?” 范鹏程瞪大了些眼睛,望向林黛玉。 他和林如海同在一片官场之下,可不是生人。 “好家伙,这他们讨好侯爷也只是花银两去外面买一些姑娘来,这林如海竟舍得让自己的女儿亲自上阵,还相处的久了?甚至过家门也不回去,还跟来苏州?” “往日相处,我还以为他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呢。果然,能简在帝心者,都是有长处啊。” “真当不拘小节,我该对其另眼相待了。” 脑中一阵天人交战,又听林黛玉在前问道:“范大人?” 听得声音,范鹏程才回过神来,搔了搔头道:“哦哦哦,你方才说提到林御史,我便想起他的事来了。旧时我曾去巡盐御史府做客,见你还是在襁褓之中呢,不曾想一转眼已是这般大了。” 林黛玉轻轻福了一礼。 范鹏程拱手还礼,也不托大,请道:“来上轿吧,诗会那边大人们也都等了许久了。” 薛宝钗微微颔首,便走在了前面,当先登了轿,林黛玉紧随其后同乘了一顶。 原本范鹏程还计划与安京侯同坐一顶轿内,探一探口风,却不想多了林黛玉这个变数。 见两人关系如此身后,他又不能做个碍事的,往轿子里钻,便只好再寻了一匹马来,跟在轿子旁。 犹豫半响,范鹏程还是开口道:“不知安京侯来此地,首要之事是……” 林黛玉打起轿帘,应道:“侯爷来此地,先是要整顿边防。如今国策改稻为桑,其实关键不在改,还是在开海。若是猖獗的海盗能够平定,才好做成事呀。” “只是眼下苏州好似涝灾严重,首要之事怕是要放在赈济灾民上了。” 得益于在沧州时日日与岳凌商讨政事,冰雪聪明的林黛玉也对政务有了一定的认知,根据岳凌书信中留下的只言片语,她便能说出她的论调来,还颇为合理,让供职府丞的范鹏程都吃了一惊。 “林姑娘的天资聪颖,本官倒有所耳闻,今日一见竟如此不凡,女儿之身,对政务都如此熟悉。今日沧浪雅集是整个江南,乃至半个大昌的文人才子都会聚集而来的盛会,林姑娘大可也留下自己的墨宝。” 林黛玉微微点头,谦逊道:“政务之事,都是安京侯传授,这是侯爷的意思,不是小女的见解。” 范鹏程拱手,“便是如此,也已是不凡了。” 听得林黛玉的答案,范鹏程心里松了口气。 看来安京侯下江南,不是来兴师问罪的,最为主要的还是为了解决国库空虚的事。 近来苏州城中生了许多大事,若是安京侯有兴趣查查,必定牵扯甚广,到时候这江浙的官场,谁还能将自己摘的干净了? 范鹏程思忖着道:“有关孙逸才孙知府的事,是近来城中生了溃堤和烧仓两件事,有证据指向是他与本地豪族所共谋,图得还是钱财。” “如今他人畏罪潜逃,钱参知是来主理此事的,想必不久后就能有结果了。” 不多时,轿帘又掀起,林黛玉回道:“大人们为苏州殚精竭虑,都是好的父母官。只是苏州的知府接二连三的出事,真是太奇怪了些,为了之后侯爷的差事能顺利,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安顿下来。” 范鹏程颔首应下,“请侯爷放心,苏州上下,必然全力配合侯爷成事,不负圣恩……” 驿馆本就里沧浪亭没多远,只闲谈了数句,便已进了以亭命名的园林内。 沧浪亭是北宋年间庆历君子一员的苏舜钦所修筑,晚年其削官为民后,买下此地,筑亭自居,寄情于山水。 后便成为了苏州的名胜,依托沧浪亭修建了园林。 园林正门外便有一块石碑,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欧阳修所提的七言律诗,赞美沧浪亭的风景。 过了洞门,只见其间佳木茏葱,奇花闪灼,荒湾野水气象复古,独特非常。 汉白玉栏杆的石拱桥,连接着通往正堂上的路。 遥遥望着,便见得正堂似有五间屋舍大小,其上皆是细雕,但修容并不豪奢,不以朱红为漆,淡雅令林黛玉欢喜。 再看堂外,一带清流,隐入山坳之间。 范鹏程与林黛玉介绍道:“这正殿是最后用作比试文采的地方,诗会是在亭上开,还得再往里面,湖水中央方有亭。” 第(2/3)页